拥抱现在,构建更加灵活、更加充实的生活。

关键点
- 正念教导我们,接受所有的情绪,而不是追求幸福,才是真正幸福的关键。
- 通过去中心化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经验中抽离出来,培养更深刻的生活意义。
- 练习正念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过度的自我关注,培养更灵活的身份。
上周末,我做了一个简短的实验,询问人们幸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许多人提到在大自然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分享经历或与爱人相聚时找到幸福。所有这些个人定义,包括我12岁儿子的定义——对他来说,幸福就是“拥有永无止境的‘答应日’”*——都与研究人员在更深入地研究幸福后发现的结果相符。
科学家经常将幸福与“主观幸福感”互换使用,可以通过询问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认知成分)、他们所经历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平衡(情感成分)以及他们对生活意义的感受(幸福感成分)来评估。
虽然许多影响幸福的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一些基于证据的策略,例如社交和感恩,可以增加我们感到幸福的机会。1今天,我想在这个清单上再加一项:正念。练习正念有很多好处,有助于加深理解,这可以用以下三个理念来概括: 2(1)没有什么是永恒的;(2)糟糕的事情总会发生;(3)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正念是一种全然临在的修行,它能培养一种能力,即从任何生起的事物中抽离出来,不执着于它。虽然我们多少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我们倾向于赋予周围发生的事物一种永恒和稳定的感觉,包括我们自身的身份认同。但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欣赏和学习生活中的每一刻,即使它会改变,那会怎样呢?最近的研究表明,正念提升生活意义的一种机制是,它让我们从所谓的“去中心化”体验中抽离出来,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体验上。电影《时空恋旅人》通过主人公精彩地诠释了这一概念,他可以回到过去,重温每一个时刻,并超越烦恼,欣赏它们。最终,他学会了无需回溯过去,而是选择将每一天都过得“仿佛这是他非凡人生的最后一天”。
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可能只想着快乐的时光,追求永无止境的“答应”日,但研究表明,如果过于关注快乐,实际上会让你感觉更糟。正念鼓励我们超越“快乐是好的,悲伤是坏的”这一观念,强调接纳的重要性。事实上,研究表明,接纳是有效管理情绪的重要机制。通过对自己说“有这种感觉没关系”或“不喜欢这种感觉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增加积极的感觉,改善幸福感,甚至帮助自己用更少的细节记住日常负面事件。所以,下次你遇到不愉快的一天时,试着接纳,而不是追逐快乐的时光。
不要把事情当成针对个人的事情
我们都有自觉反省的能力,这使我们能够想象、规划和提升自我。然而,过度关注自身会导致我们过度认同自己的观点,并过分地维护和捍卫这些观点。这种个人主义的关注常常被社会放大,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分享各种信息,从完美的膳食到锻炼,把自己变成了自诩的名人。这种过度的自我关注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幸福感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的大脑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断地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预测和解读世界,这可能会强化这种僵化的自我意识。尽管还需要更严谨的实证研究,但专家们认为,冥想可以通过改变大脑预测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打破这种模式。这反过来又能带来更灵活的身份认同感10并改善心理健康 。
那么,正念是幸福的灵丹妙药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专家们一致认为,正念能够改变我们对幸福的看法。它教导我们,幸福并非一个需要追逐的目标,也不是一个可以快速找到的捷径。相反,它鼓励我们全身心地活在当下,无论感觉愉悦与否。它也鼓励我们超越个人关注,融入伦理观和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正念不仅促进我们个人的成长,更培养我们更广泛的共同成就感和集体成就感。
*一整天,照顾者都会同意满足孩子提出的几乎任何合理要求,比如早餐吃甜点、在客厅里搭建枕头/毯子/家具堡垒、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或在屋外穿着睡衣。
本文选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暑期学校时报》的文集《什么是幸福?》 。插图由安娜·福米兰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