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点
- 生活在不确定性中也意味着对各种尚未探索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
- 人类的繁荣意味着探索未知。
- 接受我们缺乏的知识可以成为一种了解生活的不同方式。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不仅被鼓励学习,也因知识而获得回报。知识与成长和进步息息相关。几个世纪以来,推理、科学数据收集和实验帮助我们建立了越来越精确的世界模型。
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建立在知识的价值之上。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每天都在为这种现实模型做出贡献。但最近有人告诉我:“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不确定性常常被如此负面地看待?不知道仅仅是不成熟或优柔寡断的表现,还是它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压力
尽管我们渴望了解,却很难忍受不确定性。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不确定性比痛苦的刺激更能引发压力。研究人员表明,知道有可能受到电击比确定自己会受到同样的电击带来的压力要大得多。
据作者称,这似乎适用于许多生活情境。想想上次火车晚点时的感受,或者当你开始和新人约会,却不确定对方对你的感觉时,你的感受。
这就是为什么拥抱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进步和生产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社会里,即使不令人恐惧,至少也是无用的。不过,如果我告诉你,不知道其实可能是一件好事呢?
探索未知:一场挥汗如雨的运动
经济学家拉斯·罗伯茨在其新书《避免不确定性》中,对如何规避不确定性实际上会误导我们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人们或许会倾向于收集我们已知的数据,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以及缺乏更好的选择,这似乎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罗伯茨认为,我们人生中的重大决策(他称之为“疯狂问题”)恰恰是 数据和分析技术可能不那么有用的地方。因此,如果你正在思考现在是否是成为父母或进行彻底职业转变的合适时机,那么在Excel电子表格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可能并非合适的工具。
罗伯茨认为,我们对“野性问题”做出的决定将改变我们自身,以及我们人生的轨迹。正如杰斯·林茨和安娜·塞科尔在评论中所说,未知的矛盾心理或许能让我们瞥见不同的现实,从而开启新的可能性:
“如果心存矛盾……就会对事物产生多重感受,一切皆有可能,而本体论上又不确定。”
因此,我们必须将这块僵硬的心智肌肉伸展开来,超越数据和我们已知的认知,应对自然而然产生的苦恼。但这并非易事。套用女权主义者萨拉·艾哈迈德的话来说,我们被教导要将自己的生活描述得完美无瑕,却不愿透露我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但生活本质上是一场挥汗如雨的运动,我们一路跌跌撞撞,不断成长,不断探索自我,探索未来。
无知的云
那么,一旦我们踏入无知的黑暗,开始汗流浃背,我们该怎么办呢?一位匿名的英国僧侣写了一篇题为《无知之云》的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这位僧侣指出,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体验无知。他建议我们像在云端漫步一样去接近它。这反过来或许能让我们尽可能地接近上帝。
我不知道你怎么样,但我从未在云端漫步过。然而,我记得我上次在一个雾蒙蒙的早晨在乡间散步。我的脚步缓慢而谨慎,我只能相信,总有一天,空气会变得更加清新,我可以更有信心地再次出发。讽刺的是,我发现,在雾中行走时毫不费力地建立起的信任程度,在做出重要的人生决定时却很难找到。我处理疯狂问题的方式就像试图估计空气中水滴的饱和度来决定是否采取下一步行动。只有当我达到精神疲惫的程度时,我才会最终允许自己放弃理解和认知的需要。
也许有一天,我会坦然接受自己无法模仿一切,尤其是那些难以捉摸的问题,从而避免自我扭曲的精神束缚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正如罗杰斯所说,认识到我们无法掌控一切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完全无法掌控。相反,他鼓励我们去信任。他鼓励我们关注人生历程中出现的新信息,将其视为修改人生规划前期草案的机会。
“无知并非无知;它只是认识到一个充满惊奇、困惑和神秘的世界。”——汤姆·卢茨
不同的进步方法
或许,正如林茨和塞科尔所言,我们不应该指望停留在未知的矛盾状态中就能带来任何进展。相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工具,让我们与问题本身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因此,未知就像身处迷雾之中;我们被迫停留并体验,而不是四处奔波、超越或朝着某个目标前进。仿佛通过放弃对知识的掌控,我们得到了一份更为珍贵的礼物:与某种比我们自身更伟大的东西——“令人不安的复杂性的不可解决性”——建立联系。
所以,是的:我的确对自己不确定想要什么感到愧疚。但作为一个人,成长和繁荣意味着探索我们是谁,并从我们的经历中学习,不是吗?只要有一点点信任,这将会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旅程。